没有“我”时,我才特别快乐
职场心理 2025-04-30 14:34:405971作者:dmrpym
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在《宝宝也是我哲学家》里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注意力“高度涣散”与“高度集中”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状态其实殊途同归,都可以引发某种“无我”的特别感受。
我们已经明白,快乐服用致幻剂之后那种“自我消融,我天人合一”的特别感受是注意力高度涣散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与此完全相反的快乐状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将所有认知资源集中于一点。我这对应的特别主观体验就是心流(flow),“这种体验来源于完美而有效地执行自己的快乐计划,如跳舞、我投篮或完美地写作”。特别处于心流状态时,快乐人们会全神贯注于自己正在完成的我任务,意识不到时间的特别流逝,甚至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快乐存在。换句话说,人们在产生心流时有种强烈的“忘我"感受。
迷幻→注意力高度涣散→无我;
心流→注意力高度集中→忘我。
有趣的是,“无我"与“忘我"这两种体验,都经常与“狂喜”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我们能在各种资料里看到人们描述自己如何在迷幻或心流状态下感受到狂喜,走上人生巅峰。
这样看来,“自我”简直就是快乐的天敌。而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悖论:照理说,感受快乐的主体应该是“我",难道不是“我感觉很快乐”吗?可偏偏就是在感受不到自我的这两种极端状态下,人们才很容易体验到极致的快乐。
请回想一下,你在哪些场合下能体验到“无我”,哪些场合下能体验到“忘我"?你有没有在这些场合里体验到强烈的快感?你会如何解释“没有我时,我才特别快乐”这个奇怪的悖论呢?
相关阅读
- 女性亲密后反应:真爱还是游戏?
- 心理分析孩子不认真怎么教育,孩子缺乏认真,教育方法解析
- 孩子小学成绩差初中是不是没救了,孩子小学成绩不理想,初中还有希望吗
- 初中数学需要补课吗,初中生数学补课的必要性探讨
- 面对背叛如何释怀?2025情感导师六点建议帮你走出阴霾
- 社交恐惧症的男童怎么办
- 男孩子第一个叛逆期是几岁,男孩青春期初次叛逆的年龄探讨
- 心理对答喜欢的男生有焦虑症怎么办
- 挽回曾经对你有好感的女生
- 心理解读怎样查看孩子是否偷玩手机,孩子是否偷偷使用手机告诉你这个线索
- 心理分享高中孩子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法,高中生手机成瘾的应对措施
- 心理分析孩子总是动手家长怎么教育,如何有效引导冲动行为的孩子教育策略
- 成为更完整的自己,原创分享
- 心理分析孩子上课总是乱跑怎么办,如何有效应对孩子课堂上频繁跑动的行为问题
- 没亲密的亲子关系怎么办
- 男孩子第一个叛逆期是几岁,男孩青春期初次叛逆的年龄探讨
- 【东方心理•沙龙】经典实修:道德经与个人成长,原创分享
- 心理分析孩子十八岁天天玩游戏怎么办,破解孩子沉迷游戏的心理密码,如何引导他们走向更有意义的生活
- 心理分析亲子关系严重怎么办
- 心理解读对于12岁孩子早恋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和应对12岁孩子的早恋现象